肉毒放鬆咬肌瘦了小臉,卻也可能造成臉部下垂?!
肉毒桿菌一直是炙手可熱的醫美療程之一,許多人藉由打肉毒瘦臉、除皺、瘦小腿,甚至止汗,尤其施打肉毒咬肌(瘦小臉)在微整型已司空見慣,不少醫美小白將其視為醫美入門款,甚至編列打肉毒為每年固定的保養項目,這也讓肉毒一直都是排行前三的醫美療程。但肉毒看似接受度高、高效改善、無副作用,實際上真的沒有什麼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嗎?
資深醫學美容皮膚專科_魏嘉宏醫師表示,以「肉毒咬肌(瘦小臉)」這個項目來說,已經是各國醫美療程的經典項目,除了其療程施打較為單純,與其他醫美整型項目比起來,民眾無須擔心冗長的修復期或術前、術後等諸多風險考量,即可達到修飾臉型的效果。但魏嘉宏醫師也不諱言,這看似安全,無太大風險的肉毒瘦小臉療程,仍多少存在副作用,甚至部份是因施打的醫師技術或施打時判斷臉部肌肉的位置有極大關連。
什麼是肉毒桿菌?
肉毒桿菌是一種蛋白質神經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施打肉毒桿菌進入人體,可抑制分泌幫助肌肉收縮的乙醯膽鹼,以降低肌肉活動,以施打咀嚼肌為例,施打後咀嚼肌無法收縮作用,長期之下肌肉便會萎縮,達到咀嚼肌變小、擺脫國字臉的目的。但魏嘉宏醫師提醒,因施打的位置、方式、肌肉群、個人體質…等不同原因,許多打完肉毒的民眾會發現一些副作用,例如雙頰變得鬆垂或左右臉有不對稱、無肌力感等現象發生。
施打肉毒咀嚼肌 / 咬肌(瘦小臉)的副作用及發生原因

(圖/魏嘉宏皮膚科醫美中心-魏嘉宏醫師提供)
一、臉部不對稱(笑容不對稱)
打肉毒桿菌瘦小臉(咬肌)可能導致臉部不對稱的原因有幾個可能:
(1)不正確的注射技術:若醫生不具備足夠的經驗或技術水準,可能會導致注射點錯誤,或是藥物在面部肌肉中分佈不均勻,引發不對稱。
(2)個體肌肉差異:不同人的肌肉結構、面部神經分佈可能存在不同差異,有些區域對肉毒桿菌的反應較為敏感,加上在日常生活中,人體面部表情活動的強度、頻率皆不同,因此在注射後可能發生不同程度的效果或不對稱。
(3)藥物擴散:注射肉毒桿菌素後,可能會有一度程度上藥物在注射周圍擴散或移動,這可能導致部分區域受到影響,而引發不對稱。
二、肌肉無支撐力,造成下垂感
由於咬肌對肌膚有一定的支撐力,能產生一些拉提的力量將皮膚撐住,若施打肉毒桿菌素減少了肌肉的支撐力,肌膚將可能變得無力鬆弛,造成下垂感。
(1)過度注射:有時過度注射太多劑量,也將可能導致面部肌肉過度放鬆引發下垂現象。
(2)注射部位不當:如果肉毒桿菌素被誤注射到本來不需要放鬆的肌肉區域,比如下垂的區域,就可能導致該區域的肌肉更加鬆弛和下垂。
(3)肌肉不平衡:基本上個體臉部肌肉是相互協調作用的,若注射肉毒桿菌素後,某些區域的肌肉放鬆過度,而周圍的肌肉卻沒有得到同等程度的放鬆,就可能導致肌肉不平衡,使得面部出現不自然下垂現象。

(圖/取自網路)
三、外臉頰凹陷
有些人臉頰已有明顯凹陷,像是顴骨以下及咬肌中間形成的臉頰凹陷,若施打肉毒放鬆了咬肌或施打地方不正確,將可能顯得凹陷更嚴重,外表看起來更顯憔悴沒精神。另外,若長期、頻繁的施打肉毒桿菌素,可能會導致面部肌肉的結構改變,使得原本豐盈的雙頰區域出現凹陷。
四、蛙腮/腮腺腫
施打肉毒桿菌可能出現蛙腮或腮腺腫狀況,蛙腮的狀況大多為施打肉毒桿菌時分布不平均,部分肌肉沒有放鬆,因此在用力咬合時會有一塊肌肉凸出,就像青蛙鼓起臉的感覺,是一種較少見的肉毒後遺症;而若因施打時打到腮腺形成腫塊,在不咬合時也會呈現蛙腮的狀況,不過部分人於短期會自行消退,也建議可與醫生討論調整的辦法。
文章轉載自「魏嘉宏皮膚科醫美中心-魏嘉宏醫師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