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腳(足癬)症狀是什麼?會自己好嗎?會傳染其他部位嗎?
一般俗稱「香港腳」比較正式的名稱是「足癬」,是不分男女許多人長期困擾的問題。香港腳的成因並不複雜,其實就是指腳被黴菌感染,造成皮膚發紅發癢、有脫屑或水泡甚至滲液的情形。
但黴菌是種非常頑強的生物,所以要完全根治沒這麼簡單,甚至嚴重一點的人還可能進一步導致灰指甲,也就是指甲也感染上黴菌產生甲癬。而且香港腳常見症狀像是發癢、小水泡與足部的汗皰疹的症狀幾乎一模一樣,這兩種疾病,如果在診斷上如果沒分清楚,治療方向可是差很多!
而且在李醫師的門診經驗裡,常常有民眾會自行購買香港腳藥膏來治療,有時效果不錯,有時卻不一定好,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今天就來跟大家深入說明這個看似簡單又不簡單的疾病!
(圖/杰膚美診所-李杰年醫師提供)
香港腳(足癬)會有那些症狀呢?
在正式進入香港腳之前,一定要先認識皮膚癬菌(Dermatophytes)是什麼。
皮膚癬菌泛指多種會感染人類或動物的黴菌,因為這個黴菌也會感染動物,所以如果家中有寵物感染,共同生活的主人也是可能會被傳染的喔 !這類黴菌如果感染了身體就是「體癬」、感染了頭皮就稱為「頭癬」、感染了胯下就稱為「股癬」、感染了足部就被稱為「足癬」! 由此可見皮膚癬菌如果不治療,是可能會感染身體其他部位! 不過還是要澄清一下,很多人熟知的乾癬跟黴菌是完全沒關係的喔!
想知道更多關於乾癬的知識可以看另一篇專文 :
由於每個人身體對抗黴菌的免疫反應略有不同,加上黴菌的種類其實也不少,因此即使是香港腳(足癬)症狀也會不太一樣喔。臨床上常見的症狀有腳趾間發紅、脫皮、發癢、疼痛的小水泡、在腳跟和足部兩側異常增厚角化、脫皮,有些人則會伴隨著腳臭味 (一個人可能常常都會有兩個以上分類症狀)。
會起水泡、發癢的香港腳通常比較容易被發現與治療,但如果是單純腳皮增厚的這種形態,因為部會疼痛就常常會被忽略,造成灰指甲或是傳染到其他部位。
因為香港腳的症狀可能和其他腳底皮膚病很接近,像是腳的汗皰疹或足蹠蠹蝕症,所以一般診斷方式是經由刮下的皮屑或水泡,用顯微鏡來觀察是否有黴菌的菌絲來確診。
(圖/杰膚美診所-李杰年醫師提供)
香港腳(足癬)注意!不同類型,不同治療!
很多人可能把香港腳治療想得很簡單,「反正不就是黴菌感染,那就使用抗黴菌的香港腳藥膏啊!」如果真的這麼簡單,就不會有這麼多人香港腳反覆不會好了!
尤其是藥局藥膏多是複方,有抗生素、類固醇、抗黴菌藥等成分,一開始對於上述因自體免疫反應導致的水泡、搔癢有效,但擦久反而會愈擦愈嚴重,因為免疫反應被控制後,類固醇會抑制局部皮膚的抵抗力,會使香港腳症狀更嚴重,因此不要隨便到藥局買藥膏塗抹。
黴菌自古以來就以生命力頑強著稱,菌絲可以在很險惡的環境持續存活,逮著機會就會再長出來。所以在皮膚科診所,香港腳(足癬)的治療主要會分成四個部分2-8週
急性期輕微症狀緩解 :
通常輕微、局部的香港腳,我會先開立外用抗黴菌藥膏,避免傳染到身體其他部位或感染其他人,但有時患者會因為「不癢了」就停止使用藥膏,卻忘了黴菌的生命力很強,治療不能因為症狀消失就停止,未根除的菌絲還在皮膚內只要幾天症狀就會再復發。
要治療到醫師建議的週數(通常要,有灰指甲的患者可能要更久),擦到皮膚正常之後再多擦兩個星期。
反覆發作,外用藥膏治療失敗 :
如果是頑固、反覆發作、使用藥膏治療效果差的患者,會併用口服抗黴菌藥物。但這類藥物通常必須治療 2-8Â 週,甚至是更長的時間,所以一定要回診讓醫師追蹤治療反應!
足部角質增厚 :
因為增厚的角質會影響外用藥物的滲透與吸收,臨床上可能會搭配口服藥物的使用,來達到「內外夾攻」的效果。這時如果同時並用一些有助於角質軟化的成分,例如水楊酸,對於輔助藥物治療會有不錯的效果。
有開放性裂傷 :
為了要降低繼發性細菌感染的機率,就會開立抗生素藥膏,避免進一步發展成為蜂窩性組織炎。
(圖/杰膚美診所-李杰年醫師提供)
文章轉載自「杰膚美診所-李杰年醫師專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