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狀皰疹(皮蛇)有什麼症狀?會傳染嗎?預防、治療一次說明!
根據目前研究發現,在近200萬名民眾資料中,有39萬名民眾確診新冠肺炎,其中50歲以上的民眾在確診後,罹患帶狀疱疹的風險提高15%;若曾因新冠肺炎住院,風險將提高至21%。
李醫師在皮膚科門診的經驗,罹患新冠肺炎痊癒後或施打疫苗,出現帶狀疱疹比例非常的高,極有可能是因為新冠病毒與新冠疫苗過於強大,免疫系統需要出動大量免疫細胞協助製造對付新冠病毒的抗體,導致全身整體免疫力下降,因此讓伺機而動的帶狀疱疹病毒,找到機會突破防線。
(圖/杰膚美診所-李杰年醫師提供)
究竟每個人終其一生有三分之一機率得到的帶狀疱疹是什麼?它有什麼症狀?又有什麼可怕的併發症? 今天就來跟大家說明。
什麼是帶狀皰疹(皮蛇)?
帶狀皰疹(Herpes zoster)俗稱皮蛇(shingles),是由水痘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引發的疾病,小水痘病毒首次進入身體後,會先在淋巴結複製,接著進入肝臟、脾臟,再侵犯到全身。皮膚水泡與紅疹,通常從頭、頸部開始出現,再蔓延到軀幹。康復之後,水痘病毒會跑進脊椎的「背根神經節」永久潛伏,所以沒長過水痘的人,不會感染帶狀皰疹。
一旦秋冬氣溫下降,或是身體免疫力降低,像是:
心理壓力大、受重大外傷、發燒
免疫力低下(如:血癌、淋巴癌等癌症、器官移植患者)
使用影響免疫力的藥物(如:癌症化療、放射線治療、類固醇、免疫抑制劑等)病毒就會再活化,成為帶狀皰疹。
帶狀皰疹(皮蛇)症狀有哪些?
帶狀皰疹初期症狀不明顯,所以常常有患者誤以為是肌肉、神經或腹部疼痛到其他科別就診,初期最常見的是身體或臉部單側的症狀有:紅腫、痠麻、發癢,2-4天才會出現皮膚紅疹,接下來會進展成水泡、再進展為膿泡,中期則會有類似燒燙傷的脫皮,最後慢慢變乾、結痂癒合。
不過最讓人困擾的,還是帶狀皰疹留下的併發症:
1. 神經痛
這是最常見,因為病毒初期破壞神經,而神經的修復比其他組織要來得慢,若疼痛持續超過 4 個月,則稱為帶狀皰疹後神經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機率隨著年紀和初期症狀的嚴重度不同,疼痛的時間可能長達好幾個月,嚴重的人甚至會長達數年。
2. 繼發性細菌感染
傷口照護不佳,或者是免疫力較低的年長者,容易導致蜂窩性組織炎。
3. 眼部併發症
在鼻尖、眼睛附近病毒可能蔓延至眼睛影響到三叉神經的眼支( CNV1 )引起一連串眼睛疾患,如:結膜炎,角膜炎及葡萄膜(虹膜)炎等續發性細菌感染,最嚴重可能導致青光眼及失明,所以若是侵犯到這周圍的帶狀皰疹,應盡速尋求眼科醫師評估。
4. 排泄功能障礙
長在生殖器附近的帶狀皰疹擔心影響薦神經叢(S2 ),可能引發膀胱無力、解不小便出來,有時伴隨便秘。
(圖/杰膚美診所-李杰年醫師提供)
帶狀皰疹如何治療?
在治療前,李醫師這裡首先要釐清”還有病毒活躍”、”有皮膚未癒合傷口”以及 ”患部疼痛難耐”這三個不同的概念,因為每個人的症狀跟病程都不同,治療方式也會有所不同。
病毒活躍:
一般免疫力不要太差的成人,通常三到五天就能重新建立對於病毒的壓制能力,這也就是為何口服或抗病毒藥物都建議在三到五天之內投予才能縮短病程,如觀察到紅疹範圍不再擴大,就是身體已經壓制住病毒的證據之一。
當身體已經建立壓制病毒的免疫力之後,再投予抗病毒藥物的幫助相對就較小,但在免疫力低下的族群中(像是後天免疫不足症候群、癌症/化療患者或大片面積發作的患者),抗病毒藥物的使用還是有其必要性。
文章轉載自「杰膚美診所-李杰年醫師專欄」